去图书馆 - 书籍搜索 - 每日新闻 - 贺卡中心 - 四海纵谈 - 聊天广场 - 商务助理 - 亦凡软件工作室
蚂蟥专栏
   作者介绍
   自选文集
   收藏文集
   专属讨论区(不需注册)
   作家专栏管理区
   作家专栏总目录

征文大赛之窗

   回当前活动目录
   征文大赛说明
   各期文章和得奖名单
   以文会友讨论区(不需注册)
   回图书馆更新告示

书 籍 搜 索
  

  书名 作者
四 海 纵 谈
   精华区
   以文会友讨论区
   文学生活自由谈
   情感天空
   同言无忌
   中国屋檐下
   汽车知识
   诗词歌赋
   神侃武侠
   人在海外
   生活小常识

作家专栏>>蚂蟥专栏
        
蚂蟥断想

  如果你的家乡有小河或水稻,那么你一定知道“马鳖”,如果你小时候常去那里玩耍,就很可能领教过这个扁扁的黄绿色或黑绿色家伙的厉害:一旦上身,吸血没商量。对这个家伙有好印象的人肯定不多,可是你知道吗?这个家伙的身体干燥后可以入药,我国古时医学上还用它来吸取脓血,它有一个学名叫“水蛭”,与其它蛭纲类动物通称“蚂蟥”。

  我最欣赏的就是它咬定猎物不放松的勇气和毅力:只要叮上你,不管是揪,还是扯,宁肯让你拉断身体也决不松口,由此我想到一位圣哲——苏格拉底,这位宁可被判死刑也不为讨好权力者而违背正义的先哲曾自喻为“牛虻”,把雅典比喻为牛和马,自己就是在旁边跟踪、令人讨厌 的牛虻,牛虻附在人身太久,就必然会被打落死亡。苏格拉底明知自己的言行会和牛虻一样也有类似结果,但他之所以仍旧跟在“牛马”身上不愿离开,是认为自己在执行自己的使命,把人们从睡梦中吵醒,使雅典人知道自己无知,警戒他们照顾自己的灵魂。在2300多年前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洞察一切的智慧,更需要战胜一切的勇气。

  中国人在这点上能够和苏格拉底相题并论的,我认为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鲁迅,可以说鲁迅先生就是附在旧中国肌体上的一只超级蚂蟥,它不惜以身家性命为代价,吸出了旧中国肌体上的脓血:阿Q,孔乙己,祥林嫂……更叮醒了沉睡中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最硬的骨头”“伟大的旗手”等一系列评价无不在为此做着诠释,新中国文艺界将其奉为文坛泰斗,中国文坛为有鲁迅而自豪,鲁迅的存在和苏格拉底的存在自然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分不开,可现在却很少有人去问一问,为什么建国50多年了,新中国就不能再产生一位鲁迅式的文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可以找出种种理由“辞退”,然而在先驱走过的路上,却找不到一位行人,那些称为某某家的码字者,就不应该深刻反思点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从三反五反、批胡风、反右派到十年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中,确实不俱备产生“鲁迅式”作家的条件,而且还有人曾认为鲁迅既使解放前不逝世,他也决逃不过文革十年浩劫。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逐步宽松的政治环境,经济转轨期人文状况的巨大变化,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都给人以产生伟大作家、伟大作品的迹象,事实上却没有,因为我敢断言,当今文坛没有一个作家敢站出来与鲁迅先生比一比!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文坛不能产生一只象鲁迅先生般“叮得准确、吸得透彻”的超级蚂蟥?

  小子不才,自问没有能力回答好这个问题,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得写一本砖头般厚的书吧?不过我愿意身体力行去作一只小小的蚂蟥,呼朋唤友,蚂蟥多了也许会野合而变异出一条象点样子的蚂蟥,唯愿更多的志同者来此道而野合!


.
. 作 者 介 绍 . 日期:2002-11-12
.

  本人笔名蚂蟥,曾用笔名三人、西贝等。为一纯正男性公民,虚掷华年三十有三矣,为生计蜗居于某基层政府,每月混得国家奉禄几百元,温饱而已。期间汗没少流,牢骚亦没少发,只因少时喜文科,考学入理工,才落得如今一副嘴脸:领导嫌粗俗,同事又觉得自己有股酸味。总觉得象一老年怨妇,满腹辛酸无奈,只有诉诸手中秃笔,以期消得胸中块垒。托氏有言: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既然长了这张嘴,就不能光吃饭吧,胡乱叫几声,中听则听,不忍卒听,烦劳智者堵耳为上!吾此生最大快乐在于:邀二三同道,清茶一杯,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人神鸟兽,胡诌乱侃一番。尤喜白乐天一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

返回页顶


主目录 - 书籍搜索 - 讨论区 - 读者信箱 - 征OCR - 刊登广告
Shuku.Net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