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之战

江文军 著
 
前言
 
第一章 通向战争之路
50岁的希特勒 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斯大林对纳粹德国的态度 丘吉尔的警告
目标对准了波兰 英法苏三国谈判
希特勒决定稳住苏联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二章 临危受命
“温斯顿回来了” 海军大臣
张伯伦政府陷入危机 当仁不让
既往不咎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第三章 修改《中立法》
“战争终于来了” 《中立法》的通过
“隔离”演说 需要修改《中立法》
“老板,你的票数不够” 《中立法》的修改
 
第四章 东方战线
第四次瓜分波兰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苏芬战争 军队大清洗的后果
整顿军队 “红军”与“蓝军”
东方战线
 
第五章 五飞法兰西
德军在西线的全面进攻 德军扑向沿海
敦刻尔克大撤退 第四次飞往法国
英国将继续战斗 英法合并计划
自由法国运动的兴起
 
第六章 最光辉的时刻
英国也会投降吗? 奥兰事件
民族自信心 不列颠空战开始
挫败“海狮计划” 最光辉的时刻
 
第七章 走向非中立
《圣经》的启示 罗斯福看重丘吉尔
唇亡齿寒 痛斥墨索里尼
丘吉尔的迫切要求 转让驱逐舰
 
第八章 竞选连任
司芬克斯之谜 后院起火
各个击破 “我们需要罗斯福”
五次竞选演说
 
第九章 貌合神离
“别刺激德国人”
苏德经贸谈判 貌合神离
丘吉尔出的难题 莫洛托夫的柏林之行
希特勒的蛛丝马迹 斯大林委屈求全
 
第十章 “巴巴罗萨”
苏德战争爆发 领袖的声音
严峻的考验 保卫列宁格勒
丢失基辅 “台风”刮向莫斯科
莫斯科大反攻
 
第十一章 “非正式婚姻”
“朋友们,英国破产了” 浇水皮带管
霍普金斯访英 《租借法案》
对付“狼群” 大西洋会议
非正式联盟
 
第十二章 大联盟的序幕
“这不是阶级的战争” 苏联能顶住吗?
英苏首脑建立联系 霍普金斯首访莫斯科
口惠而实不至 莫斯科三国会议
大联盟拉开序幕
 
第十三章 援华抗日
远东国际格局 斯大林积极援华抗日
英美的软弱立场 日苏谈判
丘吉尔与滇缅公路危机 罗斯福左右为难
新的远东危机 英美的对华援助
 
第十四章 通向珍珠港之路
《日苏中立条约》 英美确立“先欧后亚”战略
谁带头遏制日本? 苏联不愿同日本打仗
美日谈判破裂 罗斯福用过“苦肉计”吗?
珍珠港遭到空裘
 
第十五章 伟大联盟
美英对日宣战 坚持“先欧后亚”
大联盟不能没有苏联 《联合国家宣言》
丘吉尔的亲善外交
 
第十六章 第二战场
第二战场问题公开化 欧亚战局与第二战场
“围歼”与“痛击”计划 莫洛托夫的英美之行
“火炬”计划出笼 丘吉尔首访莫斯科
斯大林吞下“苦药丸”
 
第十七章 战略转折
阿拉曼战役 太平洋上的战略转折
盟军在北非登陆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第十八章 卡萨布兰卡
斯大林无法离开苏联 “围歼”与“哈斯基”计划
艾森豪威尔受命挂帅 法属北非的政治风波
罗斯福和丘吉尔“逼婚” “撒哈拉的巴黎”
 
第十九章 “三叉戟”与“四分仪”
斯大林怒火中烧 三叉戟会议
英苏首脑唇枪舌剑 第一次魁北京会议
意大利投降
 
第二十章 先欧后亚
中国重要吗? 美国走到援华抗日的前台
“安纳吉姆”计划 改变“先欧后亚”的尝试
“三叉戟”会议上的远东问题 对日战略中的苏联因素
 
第二十一章 莫斯科一开罗——德黑兰
莫斯科外长会议 三巨头会议的地点问题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远东问题
德黑兰会议:欧洲问题 “事实上的朋友”
 
第二十二章 红军解放苏联
库尔斯克会战 强渡第聂伯河
冬季战役 白俄罗斯会战
孔采沃别墅的除夕之夜
 
第二十三章 盟军反攻欧陆
谁指挥“霸王”战役 进军罗马
诺曼底登陆 “龙骑兵”行动
 
第二十四章 大联盟的裂痕
意大利政治风波 桀骜不驯的戴高乐
波兰问题的缘由 巴尔干问题
第二次魁北克会议 丘吉尔再访莫斯科
 
第二十五章 雅尔塔会议
矛盾加剧 通向雅尔塔之路
德国的前途 波兰的命运
为对日作战开价 国际组织问题
为和平而团结
 
第二十六章 胜利时刻
互不信任 罗斯福逝世
胜利与悲剧 波茨坦会议
丘吉尔下台 日本投降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

©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设计版权所有,挪用必究。1997-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