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图书馆 - 书籍搜索 - 每日新闻 - 贺卡中心 - 四海纵谈 - 聊天广场 - 商务助理 - 亦凡软件工作室
沙封专栏
   作者介绍
   自选文集
   收藏文集
   专属讨论区(不需注册)
   作家专栏管理区
   作家专栏总目录

征文大赛之窗

   回当前活动目录
   征文大赛说明
   各期文章和得奖名单
   以文会友讨论区(不需注册)
   回图书馆更新告示

书 籍 搜 索
  

  书名 作者
四 海 纵 谈
   精华区
   以文会友讨论区
   文学生活自由谈
   情感天空
   同言无忌
   中国屋檐下
   汽车知识
   诗词歌赋
   神侃武侠
   人在海外
   生活小常识

作家专栏>>沙封专栏
        
民间艺人(代序)

萧妤晗

  找沙封有些困难。从南京坐火车或汽车,一个多小时后到了安徽省马鞍山市,一个中型钢铁城市。我们总习惯目光在城市里穿梭,现在要把目光投向乡村了。一个在文学圈子内的有作为的人,在人群当中并不是名人,甚至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何况沙封又走入了乡村。
  在没有见过沙封本人之前,我对他的了解就是:一个决然放弃荣誉地位,走向最纯朴的劳动中去,他认为这是最远离游戏与做作的体态。在一篇散文后面,沙封的“自我素描”说:“决然放弃城市文明,回归田地。再没有荣耀来笼罩,我现在耕种写作,以一种自然状态活着。我知道,荣耀与品格道德无关。”
  我走入连公共汽车都不通的乡村,我酝酿的第一句问话是:你过去的那些获奖证书,还在不在?这句问话符合大众心理,对不了解他的人,证书是一个佐证,是一段历史,有多少人不是躺在功劳薄上活着呢。
  我见到的是一个语言木呐,面目清瘦,头发纷乱,一身农民装束的人。他明白了我此行的目的后,说自己并是企业家、新闻人,只是个对一种精神身体力行的人,社会不提倡如此,他本人也不需要张扬,张扬是对精神的侵略与排斥。尽管如此,他还带我看了他的田地。
  就这几年的收成,他说,耕种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在刚开始的两年里,他的思绪常常有波动、疑惑,大的潮流与他逆向而行。加之当年从生产队式的劳动中,他没有学到过硬的农业技术,又放弃了那么多年,他的庄稼,收成不能与别人相比。他说:“缺乏投入。连时间也都不够用,我得看书写字,靠微弱的稿酬换来油盐。我不是来致富的。可能要有一段时间的困难。”
  沙封平平淡淡地讲着,很平静。他说,在这里真的远离了喧嚣。荣耀与喧嚣太近,本质上是热烈的东西,而一个睿智之人,成熟之人是冷静的,艺术是深思熟虑的东西。
  沙封这样翻着地,浇着粪水。当初有人说他这是下海,那是人们能够接受的,多年过去,再没有人这么认为了。他也确定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向农民的转变,皮肤粗糙,毛发没有梳理,衣服上还有补丁。“在这里我很安宁,一个诚实的人在人群中很容易烦躁。庸俗的街市文明象一张大网,将你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裹起来。你连反击的可能都没有。”
  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侵蚀,沙封说,得离开功名利禄,抛弃虚荣,甘于清贫,甘居人下。作家应该是个圣徒,让世俗对他的打击,皆化为无形。他说,在农村,你能体会到最本质的生活,住土墙草屋,白天下地,夜晚读写,我感到了自己的本质。我问他经济的压力很大吗?“有时候也会为此烦恼,不过自己的认识是清楚的。农民挣钱与富人爱钱不是一码事,前者生存,后者扩张。农民这种纯朴劳动,含着一份高尚,不投机不钻营不欺诈地累着自己。干农活已成为我一种活的形式、表现。要强调心灵与精神的高层次,极限与升华。一篇作品不过是作者身上的一片叶子,是的,这多少有点修道士的味道,他们在修炼自己,以人之性灵在修炼自己,这时艺术二字已涵盖不了啦。”
  我看出农民沙封的乡下生活,是他最开心最舒畅的。我看出这种难能可贵的平和安宁中,与世无争,不是谁都能享受到的。这不简单地是外部环境,更多的是沙封独有的内心氛围。是的,外在的东西太多,必然牵扯人的心灵。他现在纯自然地在这里生活,他不与那些农村权贵人物交往,这种断然的拒绝,可以使他保持一种特立独行的心骨,一种洁净干爽的心情,这正是一个作家的分与寸。目前有许多困难,没处报销稿纸笔墨,医药费靠自己一点一点挣。我看到桌上有许多纸张的正反面都写着字。可是就是这样,他还准备把七岁的女儿户口迁到农村来。
  现在,我离开了乡村,坐在城市里我的斗室。提笔之前,找到沙封的几个小说读了。我发现,作品印证了作者的这么一段话:“在这几年里,我的写作渐渐走向简朴,直白,平实。农民就是这样的特性,他们就是这样在生活,这样劳作交往,他们才不会一句话当三句话讲,无病呻吟。我是个农民,用不着弯弯的笔法,我排斥巧技之作。”
  用沙封的另一句话做结束语:“其实,思想只要有就成了,你把它说出来。思想的深度就是艺术的深度。”

.
. 作 者 介 绍 . 日期:02-02-22
.

  沙封,原名沙开华,1964年生于安徽长江中一个满是土坯茅屋的村子。读过小学、初中,从军后赴中越战场,体会到人的血腥,后在军内高层文艺界行走。曾获福建文学奖、海外施学概诗歌奖、太白文学奖等。干过军人、记者、编辑、零工、村长。生性固执,1992年重回乡村过最底层的平民生活,发现自己的根在童年时已铸成。我认定自身农人的血脉去生活,追求民主、自由 ,理想与大志均融入耕种之中。余生将在中国的最底层民间度过,并以此为乐。




返回页顶


主目录 - 书籍搜索 - 讨论区 - 读者信箱 - 征OCR - 刊登广告
Shuku.Net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